復興區奎輝里


原屬長興村的東半部,民國四十八年獨立設村,取『奎輝』社為村名,其村位於復興鄉的西北部,東接澤仁、羅浮,西連長興,南依那結山北流,會大漢溪出境。現有羅馬公路橫貫村的北部,沿大漢溪山腹,往東抵羅浮,銜接北部橫貫公路,往西經長興,越高遶鞍部,抵新竹關西。轄境內包含石門水庫南北兩岸之地,枕頭山、奎輝和嘎色鬧三大部分,因奎輝分上、中、下三個聚落,故稱五部落。

 

奎輝:奎輝村得名於奎輝社,社名原住於奎輝山下,以狩獵為生。當地多鹿,奎輝即鹿角之意。後遷今奎輝溪谷及高繞一帶。又有一說奎輝原意為榕樹。清代書作機飛或葵輝,加費或開非。奎輝溪為石門水庫南岸支流,源出那結山。上奎輝位於上游五00公尺處,中奎輝位於河口西岸,高四00公尺,下奎輝位於湖濱高三四0公尺處。三個奎輝部落在同一河階斜面,高低有別。民國九年(大正九年)奎輝圳峻工,始種稻米。

 

嘎色鬧:或作卡色鬧,泰雅語原意為芬芳。位奎輝溪上游山坡,海拔七四0公尺。居民三十多戶,由竹頭角遷來。民國六十八年產業道路完成後,交通便利。此路全長近四公里,全以水泥舖成。 原屬長興村的東半部,民國四十八年獨立設村,取『奎輝』社為村名,其村位於復興鄉的西北部,東接澤仁、羅浮,西連長興,南依那結山北流,會大漢溪出境。現有羅馬公路橫貫村的北部,沿大漢溪山腹,往東抵羅浮,銜接北部橫貫公路,往西經長興,越高遶鞍部,抵新竹關西。轄境內包含石門水庫南北兩岸之地,枕頭山、奎輝和嘎色鬧三大部分,因奎輝分上、中、下三個聚落,故稱五部落。在清末時,奎輝村建有嘎色鬧、卡維(Kaue)、沙猴灣(Sahowan)等三小社,以嘎色鬧成立最早。後來人口增加了,乃沿著奎輝溪下移,於奎輝現址西南方約五00公尺建立沙侯灣,另在南方約一公里餘地建卡維。因嘎色鬧人口居多,原住民稱奎輝溪流域三社併稱為嘎色鬧,清人因該地盛產鹿角,故稱「奎輝」,而嘎色鬧意為「榕樹」。

那是山:奎輝村之那是山部落位於水庫北岸,面對長興。湖面約寬三00公尺,為便利兩岸交通,曾有跨湖吊橋之修建,橋常三六0公尺,建築中斷落,至今兩岸仍以渡船聯繫。奎輝:奎輝村得名於奎輝社,社名原住於奎輝山下,以狩獵為生。當地多鹿,奎輝即鹿角之意。後遷今奎輝溪谷及高繞一帶。又有一說奎輝原意為榕樹。清代書作機飛或葵輝,加費或開非。奎輝溪為石門水庫南岸支流,源出那結山。上奎輝位於上游五00公尺處,中奎輝位於河口西岸,高四00公尺,下奎輝位於湖濱高三四0公尺處。三個奎輝部落在同一河階斜面,高低有別。民國九年(大正九年)奎輝圳峻工,始種稻米。嘎色鬧:或作卡色鬧,泰雅語原意為芬芳。位奎輝溪上游山坡,海拔七四0公尺。居民三十多戶,由竹頭角遷來。民國六十八年產業道路完成後,交通便利。此路全長近四公里,全以水泥舖成。

 

 

 

TOP
加好友
(0)